旅行者日志 首页 创造 随笔 笔记 翻译 关于

鱼之乐

Dec 17, 2024

首先是努力,然后是认识,最后是觉悟。之所以认识处于努力之上,是因为事实上存在缺乏认识的努力。之所以觉悟处于认识之上,是因为事实上存在缺乏觉悟的认识。单纯的努力碰壁了,就产生出认识的维度;单纯的认识碰壁了,就产生出觉悟的维度。更进一步,那种似乎是最初生发出来的努力,其实是一个开端,只不过它缺少自觉性,遗忘了自己之为何种觉悟、归于何种觉悟。

认识的维度是通过努力来打开的:努力一部分被划分为功,另一部分被划分为效。努力的自身内划分,就是认识所在的地方。但是,认识最初没有这种自觉,并不知道自己产生于实践上的困境。这种缺乏自觉的状态是认识将遭受的失败,只有承受起这样的失败,才会打开觉悟的全部领域。

今天,是知识异常丰富的时代,是强调「认知」的时代。另一方面也就是说,如今是一个「觉悟」尤其匮乏的时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对于这篇在高中要求背诵的小短文,网上存在着大把的解读。这类解读即使不是所有,大多数也都是集中在一种「认识」上:庄子是如何胜利的、惠子哪里错了、以及「我们能从中学习到什么」……这种视角能够看到的就只有作为相对主义代表的庄子和作为老实人的惠子,只能纠缠于「庄子到底知道还是不知道鱼的快乐」,而看不到真正重要的东西,看不到贤人之间的交往。实际上,既没有认真地对待惠子(一个傻子),也没有认真地对待庄子(一个疯子)。

首先,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在这篇小短文中便是已经被彻底驳斥了的。惠子脱口而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当代人会认为这简直不合时宜:人家只是抒发一下心情,哪里来的杠精居然在这较真?但是庄子看到是不一样的东西,他看到的是:惠子似乎正真真切切地为这个问题所困扰着,甚至对自己问出的这一问题而感到一丝惊讶。因而庄子所做的同相对主义的当代人不同,后者自认为已经把惠子不合时宜的言语当作是不可理喻的行为,打上「神金」的标记而忽略之,顶多在事后同网上的家人们发发牢骚。

庄子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如果说惠子的话带有一丝不合时宜的话,那么庄子的答复是一个明确的挑战,它包含一个明确的对上一个句子的「提及」,把那个似乎马上就要被惠子撤回去的问句固定了下来。——以相对主义为底色的当代人,尚且走不到这一步。他们的谈话中哪怕具有一点思想的苗头,也会立即被自己撤回、轻易地否定。不会有人替他们拦下那些会被撤回的句子,他们也宁愿世界上永远也没有这样的人。——黑格尔说,对待怀疑主义者是无法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来说服他们的,因为怀疑主义者本身就是是陷于知的局限性之中的人。

惠子,另一方面,将庄子的挑战当成了鼓励——这同样是一种高尚的行动——尝试梳理这其中纠缠的问题。于是我们看到了这个包含着恍然大悟意味的总结语:「全矣!」这是一个简单的策略,既然你批评我,那么我把你批评我的那个方面包含进来,就得到了一个全面的结果。但是在这里,惠子却实实在在地面临了一种困难,令他自己的言语同言语的表达相矛盾。他论证的是「不能互相理解」,但却表达的是「推己及人」的逻辑——我不知子正如子不知鱼。以一种嵌套的结构,在「鱼之乐」论题中遇到的困难难道不正同时也是惠子和庄子之间交流的困难吗?两个愿意进行如此探讨的人,尚且纠缠于理解与不理解之间!

有了上面的分析,那么庄子最后的收尾句「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必须如此理解:正是因为惠子愿意与庄子较真,所以惠子——正是这个较真的惠子——一定能把握到到庄子把握到的鱼之乐。

O menschliches Geschlecht,
人啊

Des Satans und der Sünden Knecht,
撒旦的仆人、罪恶的奴仆,

Du bist befreit
你获得了解放

Durch Christi tröstendes Erscheinen
通过基督令人欣慰的降临

Von dieser Last und Dienstbarkeit!
你摆脱了这种负担和奴役!

Jedoch dein Mund und dein verstockt Gemüte
但你的嘴和你顽固的思想

Verschweigt, verleugnet solche Güte;
保持沉默,否认这种善良;

Doch wisse, dass dich nach der Schrift
但要知道,根据圣经

Ein allzu scharfes Urteil trifft!
你将会受到严厉的审判!

这一小片精神,这一小块血肉,随你处置,愿你善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