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贷出的时日
我觉得我们不能反对人为了劳动而被装配,无论这些额外的时间计入工时与否,人的整个人生都是劳动和维持劳动的周期性运作。只是如今这样的装配被否认了,他们会说你休息和娱乐是「为了自己」——就像在「八小时留给自己」中提到的那样。「好的」资本主义回答道,你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休息娱乐而出来打工、参与社会,那么你甘愿作出牺牲,所以不要有任何怨言。
但是实际上,人出来工作不是为了工作外的休闲和娱乐,并没有工作外的生活场域,那只是补偿和拮抗工作中的无意义感的一种方式、配置的一部分、构成补充的抽离、大市场中诸多选项的一项、略微带有奢侈品属性的一种间接的享乐……我们以这种享乐来换取一种尊严感:看,我还有余裕到能够购买娱乐产品来自我折磨……
最近公司总经理加强了写日报方面的规则,其中尤其要求我作为一个技术岗的日报,写得连她都能看明白。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的岗位所针对的是技术细节,只有技术细节能够对应工作量,而价值的产出并不对应工作量。我认为这样的管理形式,其实是在推卸管理责任,要求员工做好自我管理,向上面阐述自己为公司创造的价值。自我管理的这一与任何形式的员工管理规范相悖谬,即公司管理层掌握员工的考核权。公司有考核权,但是不公布考核标准,只公布考核的形式(即员工提交日报,由管理者最终确定绩效,在这种形式中所谓标准仍然是主观任意的)。
这类自诩「劳动纪律」的苛捐杂税, 本质上是对劳动时间进一步剥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呢?因为需求可以在项目的后续进程中偷偷加入,并且说这都是隐含在之前的需求里的;但要撤回掉已经完成的工作量,却是不可能的:浪费了就是浪费了,返工了就是白干了……因为时间的流逝是绝对的。
劳动者的时间是宝贵的。如果他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没有利用好它们,选择去刷视频、打手游,那么这些是他真真实实的损失。事情如果发生在工作的时间里,也同样如此:他没有去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没有学到新的技术、没有拓宽自己知识面、没有澄清自己的误解……由此可知,无论是工作「之内」还是「之外」,一切事物都建立在劳动之上,建立在对有限时间的利用之上。
员工已经交出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即劳动时间,而能否充分利用这部分时间,责任在资方。因而资方要给出考核标准,并且是确切的、公开讨论的、动态的标准。而没有限度的标准(即能做多少做多少)就是没有标准,资方没有权力以这种无限的标准要求员工,因为这是实质上的奴役。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作为劳资双方对立中资方的权利,仅在尊重员工劳动时间的大前提下才是成立的。因为员工的时间是宝贵的,所以我们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让每个人在工作时间内充分发挥他的劳动力。
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发挥他最大的能力,这首先并不是资方的损失,而首先是劳动者自己的损失。企图单单让劳动者自己来承担这一损失,并一厢情愿地认定这是理所当然的普世规律,是可笑的。因为这样的公司不能去解决自身结构上的弊病,无论怎样变更组织架构都是瞎折腾。管理学,如果是作为一门不把劳动者的时间当作是最稀缺的资源的科学,它就是不成立的。以这样的管理学来管理人的,不是作为一种职业的管理人员,不是劳动的实际参与者,而是旧时代的地主。
现在的情况是:资方不承认劳动者的时间是重要的,而仅是单方面认为只有项目进度是重要的,拒绝承认后者实质上立足于前者之上。比如资方说,员工的倦怠造成了他们的巨大损失。这就是最虚伪的,因为资方唯独在劳资关系这方面上,永远不会有任何损失,因为他们总是可以更换、裁退员工,而保持订单量相对不变。而劳动者则始终作为基体,永恒地承担着矛盾的两个方面。
我们如何对抗这样一种管理学?我们如何能在这样一种管理学秩序之下生存?我们如何能拿出上述那种必然性来与管理者讨价还价?
我目前的计划:
- 只写必要的技术日报,要扣钱就扣吧,连累直接上层就连累吧。
- 这些思考不是什么不能见人的私下议论,而是需要一个时机和场合,以便把它冷静而坚定地说出来。
- 最重要的是对自己的时间负责,无论工作内外,对自己消逝的、不可逆的生命负责。